您的位置: 小紅帽票務平臺 > 京劇戲曲知識 > |
|
|
京劇四小名旦:李世芳、張君秋、毛世來、宋德珠 |
|
|
時間:2025.03.11 作者:梅蘭芳大劇院網站管理員 點擊:709次 |
|
|
京劇四小名旦:李世芳、張君秋、毛世來、宋德珠 中國京劇繼1927年梅(蘭芳)、程(硯秋)、荀(慧生)、尚(小云)確立“四大名旦”之后,青年旦角演員不斷涌現。1940年,北京《立言報》邀請李世芳、張君秋、毛世來、宋德珠四人合作,在北京新新大戲院演出兩場《白蛇傳》,四個人分演自己擅長的一折戲,各展所長,社會影響強烈。從此即被公認為四小名旦。 [2] 1947年因李世芳飛機失事遇難,“四小名旦”出現空缺。同年北平《紀事報》發起選舉“新四小名旦”,結果得票20萬張,選出張君秋、毛世來、陳永玲、許翰英四位,這次選舉未能改變過去定論,觀眾對原四小名旦印象更深。 李世芳 李世芳原名李福祿,祖籍山西,1921年生于北京。父親李子健是晉劇名旦,藝名“紅牡丹”,文武兼精。母親亦為晉劇名優,授徒很多。李福祿11歲入“富連成”科班五科,改名李世芳。1936年拜梅蘭芳為師。他刻苦專心,藝事精進,加上他又娶名旦姚玉芙之女為妻,在其岳父指導下,他廣采博納,風格獨具。他扮相華麗大方,眼睛靈活傳神,嗓音甜潤明亮,舞姿準確優美,富有創新精神,當時評論他是:以其秋水雙瞳,春風舉云,酷似婉華,具王者相,獲有“小梅蘭芳”之譽。常演劇目有《宇宙鋒》《貴妃醉酒》《玉堂春》《霸王別姬》《生死恨》等。1947年1月5日應某票房邀請,由上海去青島演出,不幸飛機在青島嶗山附近失事遇難,是年26歲,其學生有李蓉芳等。 張君秋 張君秋原名滕家鴻,祖籍江蘇丹徒。1920年生于北京。自幼師從李凌楓,后拜王瑤卿先生和“四大名旦”為師。又娶尚小云的琴師趙硯奎之女玉芙為妻,由他岳父為其操琴,演唱更勝一籌。他氣度大方,嗓音嬌媚脆亮,音域寬,音色好,眼神靈活。當時報界對他的評價是:扮相似梅、唱功似尚、腔調似程、做工似荀,又勇于創新。常演劇目有《玉堂春》《望江亭》《狀元媒》《春秋配》等。他取眾家之長,經長期的舞臺實踐,已形成舒展華麗的“張派”,成為一代旦角宗師。其弟子楊淑蕊、薛亞萍等。 毛世來 毛世來,祖籍山東掖縣(今萊州市),1921年生于北京,其大哥坐科“斌慶社”習武生,藝名毛慶來。三哥坐科“富連成”四科,藝名毛盛榮。他11歲入“富連成”科班五班,藝宗筱翠花(于連泉)。曾拜梅蘭芳、尚小云,后拜荀慧生、芙蓉草(趙桐珊)為師。初演青衣,后改花旦,兼演武旦,蹺工極佳。他嗓音清亮、甜潤,道白清麗干脆,扮相嬌小玲瓏、嫵媚動人。他眉目頗似尚小云,做工近似荀慧生,享有“小筱翠花”之譽。他是“四小名旦”中組班最早的人,也是最早到上海演出的一位名旦。常演劇目有《翠屏山》、《大英杰烈》、《小放牛》等。1958年由北京調長春任吉林省劇協主席、吉林戲校校長等職,后患偏癱。其弟子邢美珠是當今紅氍毹坤伶一紅角;王繼珠獲得“梅蘭芳金獎大賽”金獎。 宋德珠 宋德珠原名宋寶祿,號穎之,祖籍天津,1918年生人畢業于中華戲曲學校。曾先后向名武旦余莊兒(余玉琴)、小四十(朱桂芳)、老水仙花(郭際湘)、九陣風(閻嵐秋)、十陣風(張善亭)、白牡丹(荀慧生)、程硯秋等學藝,后和王玉蓉在王瑤卿那里學戲。并娶名武生小振庭之女為妻。他以演武旦、刀馬旦為主,兼演青衣花旦。他武功堅實,扮相俏麗,動作靈巧,身手輕捷,具有英俊氣,形成美、媚、脆、銳的獨特表演風格,是京劇武旦挑班第一人。常演劇目有《扈家莊》《楊排風》《十三妹》等,后因年事過高,執教于保定、石家莊等地,并任河北省劇協主席。1984年7月18日謝世。他桃李滿門,其女兒宋丹菊繼承其衣缽。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