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小紅帽票務平臺 > 京劇戲曲知識 > |
|
|
京昆小生流派俞派清末業余昆曲唱家俞粟廬創立 |
|
|
時間:2025.05.04 作者:梅蘭芳大劇院網站管理員 點擊:220次 |
|
|
京昆小生流派俞派清末業余昆曲唱家俞粟廬創立 京昆小生流派俞派是清末業余昆曲唱家俞粟廬創立,后由其子俞振飛承繼衣缽于藝事,更作全面的發展而成的昆曲、京劇小生藝術流派。俞振飛是近代中國戲曲領域的一位杰出代表,在京昆藝術實踐、教育等方面積極探索,形成了獨樹一幟的俞派藝術,培養和造就了一批又一批的人才,為中國戲曲藝術的發展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京昆小生流派俞派唱法是俞粟廬和俞振飛父子從事藝術實踐創造性的聲樂成果,且在長期傳播和教學演出活動中被文化界所公認。其創始人是俞粟廬,而形成完整的藝術體系并作出貢獻的則是俞振飛。俞粟廬宗法蘇州葉堂《納書楹曲譜》的唱派正傳,專工清唱,但他廣泛結交曲友和藝人,吸取各家的優點,把“清工”與“戲工”結合起來,再依照自己的實踐心得加以融會貫通,創造出一種獨具個性的唱法。俞振飛承繼衣缽于藝事,更作全面的發展,進而粉墨登場,在舞臺上與程碩秋、梅蘭芳等大師聯袂公演于南北各地。因此,“俞家的唱”不僅為行家所激賞,而且也漸漸地被廣大觀眾所熟悉。 俞振飛學識淵博,能詩善畫,其表演儒雅優美,倜儻不群,擅演冠生、巾生、窮生、雉尾生等角色,尤以表演巾生儒雅清新的風格最為突出,極富書卷氣。俞振飛天賦佳嗓,大小嗓運用自如。演唱注重字、音、氣、節,精研音韻口法,講究吞吐虛實,發展了俞派唱法。 京昆小生流派俞派藝術特色 俞粟廬繼承葉懷庭的唱法,并以深厚的文學造詣,追隨韓華卿研習葉氏唱法近十年,復遍訪南北著名曲社、曲家,交流探討。研究昆曲的吐字、發音、運氣、行腔種種理論和技巧,對唱曲藝術起了一定的推動作用。昆曲保存社同人所撰跋文概括其唱法特點是: 其度曲也,出字重、轉腔婉,結響沉而不浮,運氣斂而不促,凡夫陰陽清濁口訣唱訣,靡不妙造自然。 由于俞栗廬是繼承和發揚魏良輔、葉懷庭一脈唱口的代表人物,被尊稱為江南曲圣。 嗣后,俞振飛畢生致力于弘揚家學、并拜京朝派藝術家程繼先為師,對昆曲須遵中州韻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在長期的藝術實踐中,發展了俞派唱腔。俞派唱法于數十年間得到了南北曲界普遍的認同。 俞振飛天賦佳嗓,唱曲時注重“字、音、氣、節”,創造了講究聲律、韻味的唱法,對京劇小生的唱法、念白、咬字、用氣、運嗓,都有獨特的追求,形成儒雅、秀逸,富于書卷氣的表演風格。他精通詩詞書畫,擅長吹笛,在笛風、指法、隨腔運氣方面有很高造詣。俞振飛在70年的舞臺生涯中,不僅把昆曲中邊歌邊舞的特殊表演手段帶進了京劇,還將濃郁的“書卷氣”引入京劇表演,豐富了京劇小生一行;同時又把京劇明快強烈的風格引入昆曲,促進了這兩個劇種的相互交流和共同提高。 書卷氣是俞派小生的藝術特征。這種書卷氣表現在舞臺上,是儒雅俊逸;表現在演員自身,是深厚的文化底蘊。俞振飛不論演哪一種類型的人物,演青年書生也好,演帝王將相也好,演寒儒窮酸也好,舉手投足之間,都會流露出一種儒雅、高尚的氣質。立有立相,坐有坐相,不論從正面看、側面看,任何一個動作,都是美姿,都十分好看!队裉么骸分型踅瘕垈壬砜礌罴堃匝陲棇擂蔚淖藨B,《群英會》中周瑜與諸葛亮“對火”的動作,多么優雅,沒人能及得上他。即使在《武家坡》中反串老生,也還是透著書卷氣。 俞粟廬教俞振飛昆曲,只教唱,不教做。唱工是嚴父所教,做工則是名師傳授。俞振飛十四歲跟昆劇藝人沈月泉學戲,二十八歲拜京劇小生程繼先為師。周瑜的戲、鞋皮生的戲,就盡得程繼先大師的傳授。 俞振飛的小生,在唱念的聲情、表演的氣度以及動作的幅度、節奏上,處處區分人物之間豪邁俊逸與放蕩驕矜、風流倜儻與膚淺輕薄的界限。在他的審美思想中,雅中求俗,俗中求雅,由此形成他表演藝術難以企及的高度。俞振飛演小生,尤以扮演巾生,表現儒雅清新的風格最為突出,被稱為“儒雅巾生”。 京昆小生流派俞派代表劇目 俞振飛演小生,尤以扮演巾生,表現儒雅清新的風格最為突出。他擅長演出的劇目,昆曲有《牡丹亭》、《長生殿》、《玉簪記》、《荊釵記》、《太白醉酒》、《墻頭馬上》、《千忠戮》等;京劇有《群英會》、《奇雙會》、《玉堂春》、《春秋配》、《斷橋》、《打侄上墳》、《鴻鸞禧》、《轅門射戟》、《紅拂傳》、《春閨夢》等。 京昆小生流派俞派流派傳承 俞振飛的學生有百余人,蔡正仁、岳美緹等頗得俞氏真傳。 蔡正仁師承京昆藝術大師俞振飛及沈傳芷、周傳瑛等名家,工小生,尤擅官生戲。其噪音寬厚明亮感情真摯,唱做俱佳。 在劇壇被譽為“小俞振飛”、“活唐明皇”。 岳美緹是著名昆曲表演藝術家,一級演員,師承俞振飛、沈傳芷等名家,表演風流瀟灑、細膩,格調素雅清新,富有俞派小生所特有的氣質和風度。其門下弟子有黎安、翁佳慧、胡維露等。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