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小紅帽票務平臺 > 京劇戲曲知識 > |
|
|
京劇黃派黃桂秋創立的京劇旦角流派 |
|
|
時間:2025.05.20 作者:梅蘭芳大劇院網站管理員 點擊:385次 |
|
|
京劇黃派黃桂秋創立的京劇旦角流派 黃桂秋(1906年5月7日—1978年9月11日),名德銓,字蔭清,自號桂蔭軒主,安徽安慶人,出生于北京。京劇表演藝術家,京劇黃派藝術的創始人。 京劇黃派代表劇目 黃桂秋能戲甚多,除了《春秋配》《別宮祭江》《蘇三起解》久負盛名,被譽為“黃三出”以外,其他傳統戲演來也與眾不同,別具特色。 傳統劇目有:《別宮祭江》《春秋配》《起解會審》《王寶釧》《三娘教子》《四郎探母》《朱痕記》《寶蓮燈》《販馬記》《宇宙鋒》《桑園會》《雁門關》《御碑亭》《汾河灣》《金鎖記》《龍鳳呈祥》《金水橋》《祭塔》《弓硯緣》《法門寺》《賀后罵殿》等。 新編劇目有:《新春秋配》《蝴蝶媒》《秋香三笑》《秦香蓮》《廬城俠侶》《鞭打蘆花》《姜皇后》《冤禽恨》《竇線娘》《馬嵬驛》《驪珠夢》《燕子箋》《周美人》《梁紅玉》《梁山伯與祝英臺》《歸舟投江》《小姑賢》等。 京劇黃派藝術特色 黃桂秋的嗓音甜美,在“陳腔”的基礎上強調湖廣韻,吐字行腔講究技巧。不久,即以獨樹一幟的藝術風格,蜚聲江南,被稱為“黃派”。 他遵循陳德霖正工青衣古樸方正、剛勁有力的特點,探索出一條老腔新唱的道路。又博采廣學京劇各派之長,并從梆子、秦腔、昆曲、京韻大鼓等戲曲與曲藝唱腔中吸取養料,大膽創新,其唱腔剛柔相濟、飽滿挺拔、講究節奏、韻味醇厚、清麗舒暢、古而不舊、樸而不拙、甜嫩嬌媚。通過別具一格的聲腔藝術,塑造了孫尚香、王寶釧、姜秋蓮、蘇三等許多藝術形象。他的文化素養較高,對所演劇目的唱詞常作字斟句酌的修改,依字音韻律設計唱腔,吐字清晰,字正腔圓,他又能詩善畫,在《蝴蝶媒》中唱四句[西皮原板],同時在扇面上畫好了雙蝶。他的唱腔被灌成唱片及錄音的有《別皇宮·祭長江》、《彩樓配·三擊掌·母女會》、《起解·會審》、《春秋配》等。 京劇黃派藝術傳人 黃桂秋弟子很多,有言慧珠、李玉茹、童芷苓、王熙春、曹慧麟、金素雯、顧正秋、新桂秋等。子黃正勤工小生。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