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小紅帽票務平臺 > 京劇戲曲知識 > |
|
|
京劇龔派由近代最有影響的老旦演員龔云甫始創京劇老旦行當流派 |
|
|
時間:2025.05.21 作者:梅蘭芳大劇院網站管理員 點擊:300次 |
|
|
京劇龔派由近代最有影響的老旦演員龔云甫始創京劇老旦行當流派 龔云甫(1862年11月4日-1932年6月12日),原姓恭佳氏,又稱龔佳,后改漢姓龔。名瑗,又名世祥。祖籍湖南常德,清同治十三年(公元1874年)隨祖父至北京落戶。中國京劇演員,工老旦,老旦“龔派”創始人 京劇在形成之初,沒有老旦專行,一般都由老生兼演且只重唱工不講身段、表情。龔云甫改造了老旦的腔調,并因為他在演唱上的造詣,提高了老旦在京劇行當中的地位,且開創了老旦唱大軸的風潮。不僅《釣金龜》《望兒樓》《太君辭朝》等,經他唱后成為觀眾歡迎的老旦劇目,即使《雁門關》《甘露寺》等群戲中的老旦角色,經他演唱后,也能與其他主要行當分庭抗禮了 自龔云甫開始,老旦成為一個獨立的行當,改變了郝蘭田、譚志道時期老旦兼演老生和丑行的規定,使老旦的唱腔、念白和身段逐漸規范化,具有獨特的風格 [1]。龔云甫善于吸收創新、以唱腔新穎、做念細膩而始創龔派。其扮相清癯,嗓音清脆甜潤而略帶沙音,唱、白講究字韻善用腦后音及鼻腔共哼,使演唱蒼涼醇厚與清勁媚脆相得益彰 龔派,是唱腔新穎,做、念細膩的老旦專工的行當流派,由近代最有影響的老旦演員龔云甫始創,系近代京劇老旦行當影響最大的流派。 唱腔方面,龔云甫于老旦的唱腔中融入青衣唱法,另新創許多唱腔,如二黃慢三眼的大腔,抑揚有致,“花”而不俗。其嗓音清脆甜潤,略帶沙音,至晚年啞嗓,便專以韻味取勝。念白講求字韻,善于靈活運用豐富的面部表情和細膩的做工相配合,引人入勝,尤其大段念白,層次清楚,吐字如珠,娓娓動聽。龔派做工沉穩洗練,并吸收旦行的身段步法,諸如退步、蹉步和甩發來加強老旦表演效果。 京劇龔派代表劇目 重要劇目有:《徐母罵曹》《釣金龜》《行路訓子》《托趙哭靈》《斷太后》《打龍袍》《雁門關》《太君辭朝》《藥茶計》《游六殿》《滑油山》《望兒樓》《三進士》《桑園會》《六月雪》《胭脂虎》《孝義節》《孝感天》等。龔派以唱工、唱腔傳世,1930年代以前,凡唱工老旦多學龔派,其傳人有臥云居士、李多奎等。 京劇龔派藝術特色 唱念 龔云甫嗓音清脆蒼勁,朗潤醇厚,富于韻味,有時略帶啫啞,卻能善運其腔,如云中月,時隱時現,而愈唱愈亮,調亦越高,一波三折,極盡音聲之美。一字一句從不率爾為之,均能淋漓盡致,【二簧導板】之纖徐嫵媚,【正板】之清新綿邈,【反調】之嗚咽凄涼,均令人回腸蕩氣,玩味無窮。他的唱腔的突出特點是,行腔和用嗓都介于老生和青衣之間,于接近老生之中,融進青衣的腔調和唱法,從而生發出老旦唱腔自有的一種“勁兒”和“味兒”,既有嬌而脆的雌音,又有蒼而顫的衰音,酷似老婦人聲調。他的唱腔,新而不怪,花而不俗,大方靈俏,不矯揉造作,切合劇情及人物思想性格。代表作《徐母罵曹》中,以聲情并茂的唱工,塑造了一位義正詞嚴、凜然不屈的有身份的老婦人形象,令人起敬。在【西皮二六轉快板】一段中,毫不留情地歷數曹操的家丑,唱得斬釘截鐵,不用宛轉流利的花腔,具有一瀉千里之勢。唱到“曹賊”的“賊”字,使用一個突兀而起的“嘎調”,把人物激動的情緒,推向高潮,宣泄無遺。《釣金龜》中的唱段【二簧原板】則使用了很多垛句,節奉緊促,字字鏗鏘,表現了一個窮苦老嫗對兒子叮囑、絮叨的口吻,但不落于平淡板滯,收到了明朗熨帖之效 做工 在表演上,講求以表情傳神刻畫人物。他演《雁門關》的佘太君,對楊家將露出慈祥可親的面容;對蕭后、韓昌,顯出一派肅煞的威嚴;對青蓮、碧蓮兩公主,雖是敵方卻是自己的兒媳,所以又于和善中見分寸。他的許多身段,都是采自青衣變化而出。如《母女會》《釣金龜》的出窯、進窯身段;《滑油山》的甩發蹉步;《行路訓子》中夜見張義魂靈,精神恍惚,閃轉迷離的舞蹈身段,無不帶戲 [5]。表演上還特別注意與劇中人物的身份契合,尤其擅于運用面部表情。特別是由他開創了“左手拐”的紀元。在他之前老旦出場都以右手拄拐杖,這既妨礙了表演,又不利于觀眾與演員的初次面部、情感溝通。 京劇龔派傳承人物 后人宗龔派者有臥云居士、松介眉、文亮臣、李多奎等,票界也不乏其人。 龔云甫之子名少甫,非梨園界人士,孫連泉二十多歲時曾拜龔云甫之徒——臥云居士為師,改名效云。因天賦嗓音不佳,和臥云居士身體欠佳,授業不多即病逝。效云即去保定工作,后來調至石家莊河北藝術學校工作,不久即去世。 龔云甫的義子周文貴后經龔云甫與清末四大名琴師之一陸伍(彥庭)介紹,由程硯秋主持拜陸彥庭為師,學習龔派老旦,成為龔派傳人。 后周文貴把一生的經驗傳授與京劇名家呂昕,將孫菊仙“一口氣”的提氣唱法,龔派的提、換、噴、吞、吐、收、放等各種技法傳授給呂昕,呂昕成為龔派藝術的傳承人。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