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小紅帽票務平臺 > 京劇戲曲知識 > |
|
|
京劇凈角侯派:由侯喜瑞創立的京劇花臉流派。 |
|
|
時間:2025.06.15 作者:梅蘭芳大劇院網站管理員 點擊:225次 |
|
|
京劇凈角侯派:由侯喜瑞創立的京劇花臉流派。 侯喜瑞(1892年2月23日—1983年2月22日),字靄如,河北衡水人, 出生于北京市,中國京劇演員、工凈角,與馬連良、雪艷琴被譽為“回族三杰”。代表作品《長坂坡》中的曹操、《清風寨》中的李逵、《打漁殺家》的倪榮等。幼入喜連成科班(后來改為富連成)喜字科,先學梆子老生,又從蕭長華、韓樂卿學架子花臉。他出科后拜黃潤甫為師,都得實授,頗能再現黃派的神韻。他曾與楊小樓、高慶奎、梅蘭芳、荀慧生、程硯秋、尚小云、孟小冬眾多名家合作,曾經在富連成社擔任武生凈行教師,1949年后,受聘于北京戲曲研究所,并在中國戲校、北京戲校執教。 侯喜瑞師承暮年的黃潤甫,得其蒼邁沉郁,又根據個人的條件進行了一系列的藝術創造,建立了侯派花臉藝術表演體系,是現代凈行三大家中唯一專擅架子花臉的流派。侯派特色主要體現在身段、工架和念、做方面。 京劇凈角侯派表演特色 侯喜瑞的身材瘦小,便借鑒了黃潤甫在臺上彌補身矮的方法,用長神、長氣、長腰(主要是長神)和縮腹、縮臀來使人物形象挺拔。與身高的演員同臺,則常趨前一步,來改變觀眾的視覺印象。如《戰宛城》的出場,能以崢嶸的氣勢屹立于八員扎大靠的大將及兵卒的環伺之中,而自然威嚴肅穆,氣壓合臺。于轉身向內時,也能由背影中使人感覺到曹操的威重三軍,則尤為難得。侯派劇目中有大段唱工的不多,僅《坐寨·盜馬》等數出,大部分劇目均屬于念、做并重者。如《取洛陽》和馬武,《群英會》的黃蓋,《擊鼓罵曹》《戰濮陽》《長坂坡》《戰宛城》《陽平關》各劇中的曹操,《失街亭》的馬謖,《下河東》的歐陽方,《清風寨》《丁甲山》中的李逵,《寶蓮燈》的秦燦,《法門寺》的劉瑾,《打嚴嵩》的嚴嵩,《兒女英雄傳》的鄧九公,《紅拂傳》的虬髯公,以及《牛皋下書》的牛皋,《牧羊卷》的李仁,《雙沙河》的張天龍,《穆柯寨》的焦贊,《胭脂虎》的龐勛,《翠屏山》反串楊雄等,幾乎無一出無特色。 京劇凈角侯派流派傳承 侯喜瑞因曾執教于科班、學校,傳人較多,但能得其真諦者不多。著名的有袁國林、尚長榮、李榮威、馬崇仁、關鴻賓等。票友中有王竹忱等。 京劇凈角侯派主要作品 《群英會》《長坂坡》《陽平關》中的曹操,《青風寨》《丁甲山》中的李逵,《法門寺》中的劉瑾,《下河東》中的歐陽芳、《空城計》中的司馬懿等,都是侯喜瑞的拿手戲。 京劇凈角侯派藝術特色 工架 侯喜瑞的表演身段注重矯健、靈活,力感強,在基本功方面他對手、身、步十分講究,要求"膀如弓,腰如松,胸要腆,腕要扣,腿起重,落該輕"。總的來說他的花臉反對松懈,強調"力"和"勁", 注意"力"的美感。他更重視的是"眼"法,他認為"眼是心中苗",以此強調眼睛在表演中的重要性,以上這些表演的基本原則使之更好的根據人物不同的性格、身份、處境和遭遇來表現他們。 唱腔 他在注重念白的同時也講究唱工。他吐字功深力厚,使"唱"別有韻味,他唱的特色是偏重于"沙、低、沉、寬、厚",異常動聽,每句唱都有準確的表現目的,抒發人物情懷,他展現了自己從喉部深處發音的特點,使侯派的唱腔深沉而有啞音,但卻寬厚,獨具風韻,別具一格。 念白 侯喜瑞念白處理張弛結合,舒疾自如,運用的得心應手,不論大小戲,大小人物,他對臺詞都是逐字逐句的分析,語氣、吐字有棱有角,富于一種韻律美,聽起來讓人有一種"繞梁三日而不絕"之感。 |
|
|
|
|
|
|
|